据NHK新闻网报道,今年1月,在位于日本茨城县东海村的日本原子力研究开发机构,其储存放射性物质容器的袋子发生了钚泄露,在5月15日的会议上,原子力规制委员会判定此事件违反了保安规定。
位于茨城县东海村的原子力机构核燃料循环工学研究所,今年1月份,研究所室内制作核燃料的原料发生了放射性物质钚泄露,导致作业员防护服被污染等后果。
对此事件,原子力规制委员会在15日会议上表示,违反了行业内的保安规定。
事件发生的主要过程,操作员将存放钚的容器放入袋子中时,没有仔细检查袋子外部情况,而继续进行作业。出现污染之后,检查了作业员的身体和衣物。事故主要原因是作业员工作中没有遵守规定的操作流程。
对于避免再次发生同样事件的对策和操作员应对污染效果不明显问题,规制委要求更加详细的报告。
会议之后,规制委员会的更田丰志委员长表示,一定程度上发生这种污染事件,应该明确具体的处置方案。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近年来多次发生泄露事故,2017年6月,一名工作人员打开了装有钚和铀等粉末试料的金属容器,容器内部的塑料袋突然破裂,试料散落出来。5名工作人员体内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这次核泄漏酿成日本国内最大级别的体内辐射事故。
1999年发生的东海村核临界事故是日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灾难之一,主要是由于操作员失误,事故导致两名作业员死亡,数百人受到核辐射。此事故被评级为国际原子能事故等级第4级(福岛核事故为7级)。(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